中國發(fā)現并獲得命名的彗星
1965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天文學家使用該臺口徑40厘米的雙筒天文望遠鏡發(fā)現兩顆新周期彗星,分別被命名為紫金山1號彗星和紫金山2號彗星。這是我國最早發(fā)現并獲命名的兩顆彗星。
1977年,紫金山天文臺又發(fā)現一顆彗星,這是一顆非周期彗星,被命名為紫金山彗星。
1988年,紫金山天文臺兩位天文學家葛永良和汪琦用北京天文臺興隆觀測站的60厘米口徑施密特望遠鏡發(fā)現了一顆新的周期彗星,被命名為葛—汪彗星。這是第一顆以中國人姓氏來命名的彗星。
1997年6月,中科院北京天文臺天文學家朱進用該臺同一架60厘米口徑施密特望遠鏡發(fā)現一顆新天體,隨后加拿大天文學家巴拉姆觀測并證實這是一顆彗星,所以該彗星被命名為朱—巴拉姆彗星。
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當時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天文學家李衛(wèi)東用美國天文臺的天文望遠鏡又發(fā)現了兩顆彗星,隨后均被命名為李彗星。
2002年2月1日,中日兩國天文愛好者共同發(fā)現了一顆新的長周期彗星,2月3日被命名為池谷—張彗星,這是第一顆中國天文愛好者發(fā)現并獲得命名的彗星。